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大明亲王> 第122章 京察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2章 京察启(2 / 2)

刘健从袖筒里掏出了一卷明黄色的圣旨,双手高举,大步走出列班,站在了大殿内御阶的正下方中央。

立时,朝臣们全部跪倒,心里更是各自猜测,看这架势,今天这圣旨上的内容,怕要是些大事。

不过,也有那些聪明的,政治嗅觉灵敏的,猜出了几分。

“奉天承运……古云,一家之治,在于家规,一国……在于国法……而……定下……今……岁……由吏部……都察院及六科廊……对在京大小官员……”

弘治十七年的第一个早朝上,由皇帝亲准,内阁首辅刘健宣读圣旨,六岁一度的京察大计由此拉开了帷幕。

仍和往常一样,京察由吏部为主,都察院和六科廊监督,北京和南京,两京一同进行,却也互不干涉。

当然,其中最为主要的,却是北京城内的京察了,至于南京城,虽然为京,可却实际上都是被排挤过去的朝廷官员们任职的,根本就没什么权利,只是一个品级罢了。

或者说,南京,可以说是一套备用的朝廷班子。

而京察,对朝廷和京官来说,却也是最重要的,京城,是大明朝的中心,所有的决策旨意都是由此传达天下的。

是以,对朝廷而言,必须要掌控在京官员们的优劣。

而对在京官员们来说,京察则是几家欢喜几家忧了,被最后列为一等记名的,则是有优先升任外官的权利,这是对于那些官职品级不高的闲职官员来说。

对于手中有权的,若是能列一等记名,各项评为一等,或许京察之后,品级就要往上升一升了。

而对于京察凭为劣,列为三等的,等京察的结果上奏以后,可以直接收拾铺盖回京了,最起码,也是要连降数级的。

这,都已经是旧历了,只要是在京察当中得了个劣、三等评级的,哪怕是内阁首辅,都不能保住你的官职。

这也算是官场上的一种如铁一般的规则了,任何大臣,哪怕你手中权力在重,也不能打破,若不然,就会被其他各方势力群起攻之,哪怕是内阁首辅,若是受到满朝文武的攻击,怕也是要辞朝回乡的吧。

而这京察,却也不是真正的就铁面无私了,换句话说,京察,其实也可以说是朝堂内各个势力见平衡实力、打压对方的战场。

一旦京察开始,一般而言,吏部尚书所属的势力,等京察结束后,肯定会被评无数优、位列一等的。

甚至,连一个劣,位列三等都不会出现。

而其他的各势力之间,就要看其所能造成的压力大小和各种妥协而决定的。

这,也是唯一一种可以干涉京察评定结果的办法,但是,这必须要在京察评定结果出具之前进行,若是晚了,一旦京察的评定结果上报皇帝,就什么都晚了。

而皇帝收到京察结果,一般情况下,只是会大概的浏览一遍,如无重大特殊情况,一般而言,是不会更改京察结果的。

若不然,就是皇帝嫌耳根太清净了,想要招致都察院和六科廊的官员们一齐上奏炮轰的。

是以,只要京察的评价抄录在奏折上,由于京察的特殊性,其奏折可经内阁司礼监送至皇帝手中,可却也可不经内阁司礼监,直接由负责京察的大臣送至皇帝手中。

而皇帝,收到京察结果的奏折以后,一般,都会直接按照旧历,凡是评阶为中,位列二等的全部原职留用,位列三等,凭劣的,直接罢官,或者降级使用,位列一等,评优的,若有空缺,品级相差不大,直接补上,若无,则遇缺补缺,当然,这里的遇缺补缺是指比官员自身品级高的那种,而非是低于本身品级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