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十五章 未来之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五章 未来之眼(1 / 2)

大年初二,纪佑国在王元庆的陪同下离开元首府,前往首都军区某空军基地。

“飞机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起飞。”

纪佑国对前来接待的潘云生点了点头。“抓紧时间吧,上飞机再谈。”

一行人登上了准备就绪的军用运输机,离开空军基地,朝西面飞去。

“基地那边已经联系好了。”潘云生把一份文件递给了纪佑国,“这是你要的资料。按照规定,四分之一的研究人员轮番休假,回家过年了。”

“对科研有影响吗?”

“基本上没有影响,从去年开始,研究人员的数量就比额定的多出了三分之一。”

纪佑国点了点头,翻开了手上的文件。

潘云生没再罗嗦,拿出香烟,把王元庆叫到了一边。

6年多,纪佑国第一次前往被称为“共和国未来之眼”、位于大西北的国家物理实验中心。

潘云生交给纪佑国文件正是物理实验中心发展研究报告。

第四次印巴战争前,潘云生在物理实验中心主持工作,全程监督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随后才被纪佑国调回来,继续主持军情局的工作。

外界所知的,第一阶段研究成果有两项,即复合蓄电池与超导电动机。

实际上,第一阶段研究成果只有一项:金属氢催化生成技术。

不管是复合蓄电池,还是超导电动机,乃至正在试运行的聚变核电站,核心都是能够在“常温常态”下存在的催化金属氢。

所谓的“常温常态”,只是与无催化情况的比较值。

即便使用了复合催化剂,金属氢也只能在1.5万个大气压下存在,正常工作的最高温度为85摄氏度。

关键是作为催化剂的“多元态特种合金”。

全世界知道这种合金具体成分的人只有二个,即物理实验中心主任罗忆祖与项目负责人纪小吉。

按照西方国家研究复合蓄电池后得出的结论,“催化合金”由78种元素构成,每种元素所占比例、元素的分布情况、元素的结合方式只有共和国的科学家才知道。因为特殊的比例、分布情况与结合方式,所以仿制复合蓄电池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拿元素所占比例来讲,每一种元素所占比例在50%到百亿分之几之间,78种元素有数亿亿种搭配方式,不可能通过实验方式得出具体情况。

一种催化剂决定了整个世界的未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