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七十二章 一个民族的存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二章 一个民族的存亡(1 / 2)

王元庆采用“民主表决”的方式做出战略决策,让李存勋觉得很意外。

会议的组织工作由刘晓宾负责,李存勋在飞往上海的途中参加会议。也就是说,在“民主表决”之前,王元庆已经做出决策,表决只是做做样子。

元首为什么要这么做?

没费多少心思,李存勋就想明白了。

日本是一个人口众多、国土狭小、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在不到3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住着1亿4000万国民,人口密度是共和国的3倍;日本本土除了森林资源丰富之外,只有少量铁、铜、煤与硫磺,其余资源均需进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迅速成为发达国家,直到21世纪初,日本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进口国。与其他资源相比,日本最需要的就是能源。

为了解决能源紧缺问题,日本非常重视发展核能。

因为日本本土没有铀矿,所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就想方设法的从其他国家进口核原料,在国内修建了多处核原料储备基地。军政府上台之前,日本已经是全球第一大核原料储备国,拥有的核原料能够供所有核电站使用数百年。拥有大量核原料的同时,日本还是世界上拥有核电站最多的国家。21世纪初,核电站的发电量占到了日本总电量的80%以上,而排第二位的法国仅占67%。

200多座核电站,拥挤在37万平方千米的国土上,密度可想而知。

轰炸日本核电站,倒霉的不是共和国,而是日本人。因为国土过于狭小,所以日本的核电站几乎都在大城市附近。因为核电站需要大量纯净淡水,所以大部分核电站都建在环境较好的地方,特别是主要河流附近。如果出现放射性污染,别说1亿4000万日本人无处可逃,就连饮用水源都将遭到污染。

灾难性的后果!

王元庆有能力做出如此重大的决策吗?

虽然李存勋从来不可怜日本人,即便当初的宫本健太郎、还有现在的谷树良平都在为共和国效劳,也没有改变李存勋厌恶日本人的观念,但那是1亿4000万活生生的人,哪怕是1亿4000万头猪,王元庆也得掂量掂量吧。

正是如此,王元庆才会采取“民主表决”的方式做出战略决策。

谁都知道,只要共和国轰炸了日本的核电站,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污染,全世界都会因此指责共和国,认为共和国的战争行为已经超出了赢得战争所必须的范畴,肆意制造不必要的伤亡与损失,违背了人道主义原则。如果王元庆单独做出决策,势必遭到反对。在以“民主表决”的方式做出决策后,承担责任的就不是王元庆一个人,而是共和国领导集团。在此情况下,至少能够保证领导层内部团结,稳住国内局势,化解外部威胁。

冷静下来后,李存勋也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

有必要轰炸日本的核电站吗?

不管共和国与日本的矛盾有多么严重,共和国的敌人是冥顽不灵的日本军国主义份子,不是普通日本人。但是日本军国主义份子能够上台,与普通日本人没有关系吗?李存勋的想法,代表了绝大部分共和国公民的想法。1亿4000万日本人中,绝大部分都是无知的、并不主张对外扩张的普通人,正是这些普通人将军国主义推上历史舞台,对周边国家造成了严重威胁。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民主国家,军国主义份子能够上台执政,肯定与每一个选民都有关。

当初,希特勒能够主宰德国,还不是拜德国选民所赐?

日本走到这一步,与1亿4000万国民不无关系。

李存勋不是民粹主义份子,甚至算不上民族主义份子,更不可能是纳粹份子,但是李存勋总觉得元首的决策有点矫枉过正。

看得出来,包括李存勋在内,对日本的态度非常矛盾。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