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一百四十九章 现实与理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九章 现实与理想(1 / 2)

受技术与战术影响,陆军与海军表现得再好,也无法在战略打击中替代空军。

空军的主要打击行动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完全掌握制空权后,空军的各类作战飞机转入对地打击行动,轰炸机承担大规模战略轰炸任务,战斗机负责小规模轰炸行动与定点清除任务。相对而言,空军在2月1日到3月31日间的几次“特别轰炸行动”与“特别作战行动”更加值得关注。

2月8日,陆军炮兵参战的当天,空军发起了代号为“增强战力支援打击行动”。

从这个代号上就能看出,空军让支援航空兵参加了打击行动。当然,支援航空兵从未离开过战场,发挥的作用也是其他作战力量无法替代的。这里所说的,是空军动员隶属于支援航空兵的运输机部队执行轰炸任务!

用运输机执行轰炸任务,不是什么新鲜事。

美国研制出mbd(超级钻地炸弹)之后,因为炸弹的质量接近10吨,没有任何一种战斗机与轰炸机能够携带,所以只能由c-130运输机携带其执行轰炸任务。美军早已在战场上证明,只要获得绝对制空权,用运输机投掷炸弹不存在技术上的难关。

空军在这个时候急着动员运输机,摆明了不想让陆军与海军出风头。

用运输机执行轰炸任务,最大的问题不是运输机的运载能力,即便是y-14c战术运输机,运载能力也超过了h-9b战略轰炸机,能够携带30多吨炸弹打击2500千米范围内的地面目标。最大的问题仍然是技术,运输机不是“作战飞机”,虽然具有强大的运载能力,却不具备最基本的弹药投掷能力,更不具备瞄准与引导能力。

后者好解决,特种燃烧弹是非制导炸弹,不需要引导。如果适当降低运输机的飞行高度,或者轰炸城区内大面积目标,不用顾虑瞄准问题,以精确到米的现代导航技术、以及先进的风速风向探测仪,足以让运输机在准确的位置投下炸弹。

如何投掷炸弹,才是真正的难题。

与轰炸机不同,运输机没有向下开启的弹舱,只能从机身两侧的舱门、以及机身后部的舱门投掷炸弹。相对而言,因为特种燃烧弹的质量过大,无法人力搬运,所以只能从机身后部的蚌式舱门投出去。

受形势所迫,空军找到了最理想的解决办法。

所有运输机都有空投空降战车与物资货盘的能力,只要将炸弹装在货盘上,像空降战车一样投出机舱,就能完成轰炸任务。与轰炸机不同,因为没有配套的投弹设备,所以只能由运输机上的乘务员在投弹之前手动解除炸弹保险。

在琉球群岛南部的宫古岛进行了10多次实战投弹试验之后,运输机正式踏上战场。

2月8日当天,24架y-14c与12架y-15b分别在大阪与东京上空投下了近千吨特种燃烧弹,轰炸效果相当于近百架h-9b型战略轰炸机。

运输机的轰炸能力得到实战证实,大规模轰炸正式开始。

到15日,120架y-14c与60架y-15b参与了轰炸行动,以平均每天2架次的速度向日本本土的数十座城市投掷了近15万吨特种燃烧弹,占到同期空军总投弹量的40%,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主要打击力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