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六十五章 X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五章 X艇(1 / 2)

听到第一下声响,肖靖波看了眼屏幕左上角的时间。

北京时间28日14点45分,马尔维纳斯群岛这边就是28日2点45分,或者是布宜诺斯艾利斯时间3点45分。

“记录噪音源。”

“正在记录。”

肖靖波朝声纳长点了点头,目光再次落到了火控屏幕上。

随着潜伏在周围的美英潜艇出手,屏幕上的一个个图标由暗黄色变成了亮黄色,并且相继标上了距离、深度、航速、航向等重要参数。虽然在正常潜航状态下,能够通过被动声纳截获的噪音判断出目标的方位与大致距离,但是很难对目标精确定位,特别是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被动声纳很难提供精确的火控数据,不然潜艇也不需要配备主动声纳了。要想用被动声纳精确定位也不是没有办法,只是需要让目标发出较大的噪音。因为潜艇不可能时刻使用主动声纳,99%的时候都是依靠被动声纳获取外界信息,所以潜艇既要尽量降低噪音避免被对手发现,又要尽量提高被动声纳的灵敏度以提前发现对手。实际操作中,潜艇艇长均喜欢抢先到达交战海域潜伏下来,等到敌人主动上门送死,就是为了尽量降低本艇发出的噪音,找机会干掉对手。

肖靖波要的就是眼前的机会。

美国与英国的潜艇开始攻击远处的阿根廷船队,即便潜艇自身非常安静,甚至不发出一点噪音,在发射鱼雷与导弹的时候都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噪音。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确定敌艇的准确位置。

发射鱼雷与导弹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噪音由来已久,早就受到各国海军高度重视,各国海军也想出了很多解决办法,比如采用自航出管的发射方式。只不过,这些办法并没解决所有问题,比如自航出管的发射方式只能用来发射鱼雷,而且受鱼雷发射管尾盖牢固程度的影响,最大作战深度受到很大限制。更重要的是,为了降低噪音,自航出管的鱼雷初始速度都很低,严重限制了鱼雷的机动能力。在紧急情况下,为了抢先攻击,潜艇艇长会提高鱼雷航速,从而使自航出管的发射方式失去意义。

相对而言,发射导弹时产生的噪音更加明显。

最初的时候,攻击潜艇(不包括巡航导弹潜艇)上的导弹是装在特殊的容器内、从鱼雷发射管发射,直到“洛杉矶”级(从ssn719“普罗维登斯”号开始的第二批型)才采用了垂直发射管。到“虎鲸”级之前,各国的攻击潜艇、特别是核潜艇与全电动潜艇普遍采用了导弹垂直发射系统。“虎鲸”级开启了一个时代,该型潜艇首次按照模块化设计理念,采用了可以根据任务需求进行组装的“水下综合发射系统”,不但用来发射导弹,也用来发射鱼雷。从此之后,各国潜艇均采用了相似的设计方式。“水下综合发射系统”能够迅速推广与普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发射导弹时产生的噪音小得多。

因为“水下综合发射系统”就是单独建造的“弹药模块”,部署方式更加灵活,各国工程师设计潜艇的时候,几乎都将该模块放在了指挥台围壳后面,所以发射导弹的时候,不需要担心与指挥台围壳碰撞,可以选择较低的出管速度,从而选择“水压式”、“机械动力式”等更加安静的发射方式。

问题是,降低噪音不等于消除噪音。

实测证明,发射导弹的时候,仍然是潜艇最不安静的时候。

事实上,正是因为发射导弹时会产生很大的噪音,所以没有哪个艇长愿意在战斗中首先使用导弹,即便是在相对安全的海域,艇长也会首先设法缩短距离使用鱼雷,只有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才会使用导弹。

美国与英国的潜艇没有选择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