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四十八章 中东攻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八章 中东攻略(1 / 1)

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共和国的中东攻略以伊朗为重,但是真正了解中东局势的人都有理由相信,共和国绝对不应该把重点放在伊朗身上。

从某种意义上讲,伊朗不属于中东地区。

从纪佑国时代开始,共和国的基本中东政策就是由中东人来管理中东事务,而狭义上的“中东人”就是阿拉伯人。因为伊朗是以波斯人为主的国家,而在历史上,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一直不和,所以伊朗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中东国家。说直接点,如果伊朗不是伊斯兰国家的话,恐怕早就被阿拉伯国家排挤在外了。在此情况下,共和国绝对不可能通过支持伊朗来控制中东地区。实质上,共和国真要这么做的话,永远也别想取代美国。对众多阿拉伯国家来说,犹太人是敌人、波斯人也是敌人,与其冒险支持伊朗称霸,还不如维持现状。正是如此,数十年来,共和国与伊朗总是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可有可无的关系。用半岛电视台的话来说,在共和国的同盟体系中,伊朗是最无关紧要的一环。事实上,20多年来,共和国一直非常重视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叙利亚不用多说了,没有共和国的帮助,根本不可能有现在的建设成就。

对于埃及,共和国一直采取亲善政策,即不管埃及的外交倾向,只要有要求,共和国就会尽量满足。别的不说,在众多阿拉伯国家中,埃及总能用最低廉的价格及时买到共和国的先进武器装备。

用美国军火商的话来说,为了拉拢埃及,共和国以倾销的方式为埃及提供军火,搞得西方军火商根本没有办法与共和国的军火商竞争。比如在2036年,埃及打算采购一种先进战斗机,取代在埃及空军服役20多年的j-10系列轻型多用途战斗机,与在2024年采购的j-15系列战斗机搭配使用,进行全球招标;因为拿下这个合同等于与埃及维持数十年的同盟关系,属于政治任务,所以美国联邦政府给予洛马公司数十亿美元的补助,让洛马公司以最为低廉的价格向埃及出售f-52系列轻型多用途战斗机;问题是,在正式竞标的时候,洛马公司还是败给了中航集团;原因很简单,受美国的法律限制,洛马公司只能以整机出口的方式为埃及提供f-52战斗机,而中航集团可以出售j-17的生产线与生产专利,并且答应帮助埃及飞机厂培训技术工人。

除了出售军火,其他方面,共和国也在积极加强与埃及的合作关系。别的不说,埃及是共和国公民的第四大境外旅游目的地,而共和国则是埃及第一大游客来源国,仅在2040年就有1200万人次的共和国游客前去观赏埃及的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为埃及提供了近4000亿元的旅游收入,以及100多万个就业岗位。说得不客气一点,埃及用来购买军火的钱,基本上都是由共和国游客提供的。

让埃及当局在基本政策上偏向于共和国的主要原因还是共和国愿意输出更加先进的技术。比如在2021年,共和国的民营汽车公司就在埃及建立了中东地区的第一条电动汽车生产线,仅仅3年之后,埃及就由电动汽车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在到2040年,埃及已经是中东地区最大的电动汽车出口国,其生产的电动汽车销往附近10多个国家,并且顺利返销共和国(因为电动汽车已经普及,所以在2035年左右,共和国除了保有3个大品牌与几个高端品牌之外,不再生产一般的电动汽车,而是通过设计、开发新技术、出口关键设备的方式来发展电动汽车产业。事实上,导致共和国把电动汽车产业向国外转移的根本原因还是劳动力严重不足,必须把部分附加值不高的产业段放在国外,把附加值最高、也就是对技术与技能要求最高的产业段放在国内)。根据埃及当局公布的数据,仅电动汽车产业就为埃及创造了大约200万个工作岗位,让200万个家庭的近1000万埃及人衣食无忧。

除了埃及之外,共和国也在努力改善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2030年之前,也就是石油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的时候,共和国就通过几场漂亮的局部战争为自家生产的武器装备打开了众多石油国家的大门。比如在2030年之前,沙特阿拉伯就从共和国购买了价值超过3000亿元的军火,其中即有先进的战斗机、也有独一无二的电动潜艇、还有大量主战坦克。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讲,沙特、科威特、阿联酋与卡塔尔等富裕的阿拉伯国家从共和国采购军火,不是想借此与共和国结盟,而是希望利用共和国的影响力平衡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霸权,从而维护本国利益。事实上,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一直在舆论上支持共和国,就是阿拉伯世界的一种态度。但是这种积极的军火销售,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增进了共和国与阿拉伯国家的相互信任。

严格说来,2030年之后,众多海湾富裕国家与共和国的关系才算进入了蜜月期。

随着可控聚变核电站正式全面商用,石油的价值一落千丈,国际油价在一年之内就下跌了90%。可以说,在共和国宣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输出可控聚变核电站之后,石油就变得不值钱了。在此情况下,众多海湾富裕国家的日子就难过了。

像巴林、科威特与卡塔尔这样小国还好办,不管怎么说,这些国家的公民也就只有几十万,最多不到200万(科威特的正式公民只有100多万,巴林与卡塔尔的人口都只有60来万),依靠积攒下来的财富,只要小心打理主权投资基金,这些国家的公民在未来几十年之内都能过上以食无忧的生活。比如科威特的主权投资基金在2040年超过5万亿美元,当年盈利7.4%,扣除3%的全球平均通货膨胀率,实现2200亿纯收入,平均下来,每个科威特人能够分到11万美元,而当年全球平均收入还不到5万美元,20个最发达工业国的平均收入也只有20万美元。

问题是,像沙特、阿联酋这样的“大国”就不可能完全依靠主权投资基金了。

到2040年,沙特的正式公民超过了3000万。虽然由沙特政府与王室(实际上沙特政府与王室只是称呼上不同而已)控制的几个主权投资基金的总规模接近20万亿美元,且年收益在7%左右,相当于每年纯收入8000亿美元,但是平均下来,每个沙特人还不到3万美元。毫无疑问,按照21世纪40年代的物价标准,3万美元的人均收入只能算得上是发展中国家,而且是比较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虽然这个收入能够保证大部分沙特人生活无

(本章未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