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一百章 僵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章 僵局(1 / 1)

发生在夏威夷群岛海域的这场海战,从一开始就扣人心弦。

虽然从兵力与战斗力上看,共和国海军拥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在主力舰队方面,三比二是兵力比、以及将近二比一的战力比,让共和国海军掌握着战场主动权,但是双方都拥有一击必杀的攻击力量,能够在一次占据战术优势的攻击中打垮对方、甚至歼灭对方,因此任何性质是失误与错误都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受此影响,还未接触,双方的舰队指挥官就显得格外小心谨慎,不但没有冒险突进,还离开了对方侦察力量的监视范围,消失在了茫茫大海之中。

相对而言,实力稍弱的美国海军更加谨慎。

第53主力舰队进入太平洋之后,美国海军没有按照以往的方法,即让各战斗舰队在珍珠港会合,再开赴战场,也没有让第53主力舰队前往圣迭戈,毕竟这座美国西海岸地区规模最大的海军基地过于醒目,外面肯定有不少共和国海军的攻击潜艇。从安全出发,美国海军将舰队会合地点选在了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南面600千米处的雷维亚希赫多群岛,并且提前向该海域部署了执行侦察与监视任务的攻击潜艇。

问题是,美国海军将舰队会合海域选在雷维亚希赫多群岛,根本算不上隐秘。

众所周知,太平洋上的岛屿分布情况是西密东疏,尤其在西南与东北两个方向上呈显著反差,即西南太平洋上岛屿密集、东北太平洋上则没有几座岛屿。从岛屿分布来看,以波利尼西亚(主要包括夏威夷群岛、莱恩群岛、土阿莫土群岛、土布艾群岛、以及部分零星分布的岛屿)为界,西面岛屿密集、东面岛屿则屈指可数。由此可见,在夏威夷群岛与北美大陆之间,也就只有那么几座岛屿,其中瓜达卢佩岛距离圣迭戈太近,不太适合供舰队临时锚泊,只有雷维亚希赫多群岛距离合适,即没有在共和国海军潜艇的监视范围之内,又离北美大陆比较近,在美军的控制之中。

也许有人会问,舰队一定要在岛屿附近会合吗?

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战术问题,即舰队会合的目的是什么?

在有特定目的的情况下,舰队就不需要在岛屿附近海域会合,甚至没有必要在参战之前会合,完全可以通过制订严格的作战计划,让参战舰队在同一时间到达战场,同时投入战斗,即在战场上会合。比如在突袭某一固定目标的时候,就可以将参战舰队分散部署在不同的港口与海军基地,以免引起敌人注意,然后以严格的作战计划来约束舰队的行动,使参战舰队同时发起进攻,具有典型意义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与攻打中途岛。从两场典型海战就看得出来,这种有特定目的的作战行动在海洋战场上非常少见,而且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作战结果受关键因素影响,更加倾向于两个极端,即胜则大胜、败则完败。

事实上,这种有特定目的的情况在海战中非常少见。

海战的主要目的是夺取制海权,而夺取制海权的主要力量是舰队,所以海战往往是双方舰队之间的战斗,而舰队又是活动目标、且战术机动性与战略机动性都非常出色,因此舰队间的战斗基本上没有特定目的,也就不可能用一份战术计划来约束舰队行动,让舰队在战场上会合。

受此影响,舰队往往要在战场外会合。因为无法确定会合的具体时间,也无法确定各舰队的具体情况,所以会合地点往往选择在岛屿附近,而且大都选择能够让舰队临时锚泊的珊瑚环礁、或者大型岛屿的天然海湾。

这次,美国海军面对的就是这么一种情况。除了无法肯定共和国海军舰队的具体行踪之外,美国海军甚至无法准确掌握第53主力舰队到达会合海域的时间。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雷维亚希赫多群岛位于从巴拿马运河到美国西海岸地区的航线之间,共和国海军在进军夏威夷群岛之前就向东太平洋派遣了数十艘攻击潜艇(根据共和国海军的记载,到2060年7月初,在东太平洋活动的攻击潜艇多达120艘,其中半数都在巴拿马运河到美国西海岸的航线上寻找机会),虽然美国海军早就在墨西哥南部的特万特佩克地区部署了数百架反潜巡逻机,并且在这条仅有5500千米(从巴拿马城到洛杉矶)的航线上部署了12支区域性护航舰队,专门负责各海域的反潜搜索与攻击任务(区域性护航舰队不伴随船队活动,而是专门执行搜潜与猎潜任务),但是这些防御性部署的意义仍然非常有限,并未阻止共和国海军的攻击潜艇在这条航线上猎杀成百上千的美国舰船(到2060年6月30日,在这条航线上被击沉的商船超过1200艘,总吨位高达7000万吨),也无法阻止共和国海军的潜艇监视从大西洋增援太平洋的美军舰队。

受此影响,美国海军在策划这次作战行动的时候,不得不让舰队在雷维亚希赫多群岛会合,并且在制订战术计划的时候非常小心谨慎。

说直接一点,就是更加趋于保守。

拿第53主力舰队的行动来说,在经过巴拿马运河、进入巴拿马湾之后,没有直接驶向雷维亚希赫多群岛,而是在到达科科岛之后折向南下,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跟随“小猎犬”号进行环球航行的时候,曾经在这座群岛逗留了好几个月,并且根据岛上的海雀想到了环境对生物演变的影响,这就是后来的“进化论”)稍做停留之后,再向西航行,最终绕道克利珀顿岛北上,最终到达雷维亚希赫多群岛,用了3天才走完这段只需要24小时就能到达的航程。

因为第53主力舰队绕道加拉帕戈斯群岛与克利珀顿岛是早就确定了,所需航行时间也不会有太大的出入,所以第51主力舰队与第52航空舰队从圣迭戈出发之后,也没有直接前往雷维亚希赫多群岛,而是向西航行,离开共和国海军攻击潜艇频繁出没的近海海域(圣迭戈在洛杉矶南面,所以处在那些执行破交任务的攻击潜艇的巡逻覆盖范围之内)之后,再绕道南下,最终从西面驶向雷维亚希赫多群岛。

即便如此,南下的2支作战舰队只用了2天就赶到雷维亚希赫多群岛,所以在第53主力舰队到达之前,这2支舰队已经在会合地点等了1天。由此可见,正是因为计划的不确定性,所以美国海军才将舰队会合海域选在岛屿附近。不管怎么说,进入岛屿附近浅海区的舰队要比留在大洋深处的舰队更不容易遭到潜艇攻击。事实上,对那些排水量数千吨、甚至上万吨的攻击潜艇来说,到环境

(本章未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