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龙啸大明> 第三百八十章 盐场(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八十章 盐场(二)(1 / 2)

随后严受益又请商毅来看成盐。成盐分为三种、盐巴、青盐、精盐。商毅仔细看了看,只见精盐呈雪白色,晶莹透亮的很是漂亮,而且非常的细腻。看起来己经很象现代盐厂制过的精盐。用手指点了一些放入口中,基本只有咸味,入口即化。而青盐和盐巴都呈现着青灰或蓝灰的颜色,而且还带着一些苦涩的味道。

不过就是用这样最原始的劳作方式,没经过精制工艺加工的海盐能移达到这个水平,商毅也不禁惊叹劳动人民的智慧果然是无穷。

严受益又介绍,盐巴、青盐、精盐的产出比例为盐巴二成、青盐三成、精盐五成。先前所说的盐折色价格,都是以精盐计算。而投放到市场上,价格至少来翻出十倍以上,而且就到达二十倍,三十倍也不是不可能,其中的利润之大,可见一斑。

而且因为盐业是由国家陇断经营,盐又是生活必须品,因此取得经营盐业资格的商人,无一不是巨富。商毅知道,在清代,盐商几乎就是皇帝的私人钱袋,朝廷每次遇到重大的军需、庆典、赈务、工程等需要用钱时候,都会叫盐商来承单,美其名捐输。乾隆六下江南的费用,大部份都是盐商买单。嘉庆镇压白莲教起义,两淮盐商就捐输了六次,累计达五百五十万两白银。

而羊毛是出来羊身上,盐商捐了钱之后,自然不会自己认帐,而是转嫁到消费者和盐业工人身上,反正收购价和销售价都是他们说了算。于是一面拼命压底进价,另一方面又尽力提高售价,不昔以次充优,以坏充好。因此真正倒霉的,还是广大百姓和盐业工人。还直接促进了走私盐行业的发展。这是在历朝历代,都无法根除的问题。明朝在这方面略好一点,但也好不到那里去。

看完了盐场之后,严受益又把商毅请到自己家里安坐。

商毅又问道:“严团头,你们乍浦西村不是有两个盐团吗?另一个团呢?现在怎么样了?”

严受益笑道:“回禀大人,另一个团的团头是马家的爪牙,规在己经被判以强制劳动改造。因此另一个团基本也处于停涉状况。”

商毅听了,也不禁笑了,想了一想,道:“这样吧,另一个团现在也交给你来管,现在没有马家,你们也不用怕别人,而且现在提举司的宫员不在,而在朝廷没有派来新官员时,你们暂时也不用交纳盐课。你们出产的盐我全都包下来,今年可以按三两白银一引,你们看怎么样?而且以后你们盐团由我们商家军来保护,也不会再有第二个马家出现了。”

严受益听了之后,也不由得大喜,他对不交盐课到是不抱多大希望,因为他以为朝廷会马上派来新的提举司官员,但按正常的收购价格,一引盐也就在二两到二两五钱白银,商毅一下子给到了三两,自然是高兴,如果按这个价格,灶民的日子不仅好过了,还能有些富余。而且严受益参加了批斗大会,对商家军的印像很好,有商家军来保护盐团,也不用怕再被别人欺负,因此也连声道:“好,好,太好了,有大人保护我们,真是太好了。”

商毅又道:“不过你必须答应我两个条仵。”

严受益道:“大人请说,是什么条件?”

商毅道:“第一我要的都是精盐,不要盐巴和青盐,因此你们以后只能生产精盐,第二你们盐团产的盐只能买给我,不许买给其他人,那怕是盐巴和青盐也不行,你认为怎么样。”

严受益立刻道:“大人,我可以马上答应你,都答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