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龙啸大明>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多尔衮的决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多尔衮的决策(1 / 2)

七月一日,山东败绩的消息传到了北京的时候,清朝的实际统治者,睿亲王多尔衮正在紫禁城的武英殿里端坐沉思。

清军进入北京之后,多尓衮就住进了皇宫里,这时皇宫大半被李自成撤离时烧毁,只有武英殿一带基本完好,因此多尔衮处理军务政事,都是在武英殿进行。

多尔衮今年才三十三岁,正是而立有为之时,自从军入关之后,只有三个月,不仅打败了灭亡明室的大顺军,占领了明室的首都北京和畿辅地区,而且大顺军己被全部赶入了山西,明室余孤虽然己在南京称帝,但一直龟缩于江淮以南,不思进取。现在清军的势力己经扩展到山西、河北、陕西、山东、河南之地。可以说现在黄河以北的地区,基本己全在清军的控制之下。

因此多尔衮现在也踌躇满志,这样的功绩,就是英明神武的太祖皇帝努尔哈赤,雄材大略的太宗皇帝皇太极也不曾达到过,固然有吴三桂的接引之功,但多尔衮的临阵决断和指挥得当,也是功不可没的,如果再能够趁势挥师南下,一举扫平江南之地,一统天下,那么日后的史书上,多尔衮的名字,必将与太祖太宗相提并论,甚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自己能……想到这里,多尓衮也不禁轻轻抚摸着自巳坐椅的把手,心跳也猛然加速。

过了好一会儿,多尔衮才平静了一下心情,从桌案上拿起一份公文,心不在焉的看着,猛然多尔衮脸色一变,又将这份公文抓在手里,仔细看了一遍。这正是山东败绩的公文。

多尔衮将这分公文放下,静了静心,这才觉得自己刚才是不是太有些得意忘形了,现在大清所占的明朝之地,不过十之二三,想统一天下,可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就是当年扫横欧亚、所向无敌的蒙古铁骑,要平定南宋也足足花了近五十年的时间,其中还搭上了一个大汗的性命。因此这以后的打算,还是要好好斟酌一下才行。

在南明成立的消息传到北京之后,多尔衮也曾为是占领明朝全境,还是立足于江北之地,与南眀实现南北分治认真思考过,也招集满汉大臣,认真讨论。

其实在当时,清军的大多数将领,对占领明朝全境都有些信心不足,因为清军仅仅只占领了北京和周边的地区,而李自成在山西、陕西、湖广尚还有数十万大军,明室在南京重新称帝,也有江南的半壁山河,人马也不在五十万以下,而且江南之地河流湖泊众多,也不利于善于骑射的八旗铁骑发挥。

因此不少满族将领都认为能够和南明实现南北分治,应该是一个可以接受的结果,甚至还有一些人建议,不如把北京抢掠一番,再退回关外去。就连多铎和阿济格也都认为,至少在短期内,可以接受南北分治,每年接受南方进贡的岁币。就算是要南征,也该等到北方安定下来以后再说。

但和满清的将官不同,几乎所有降清的汉族官员却对南征表现得最为热衷,由其是在清军入关之后降清的汉族官员,几乎都一力主张,不与南明政权共存,以清代明,以武力走统一全国之路。

因为只要是有明朝继续存在,那么这些降清的汉族官员就只能背负着叛臣的骂名,只有让满清统一了天下,自己才能取得正统的名份。因此他们都竭力怂恿多尔衮决策南征,不断上书,大谈江南民风脆弱,不胜刀兵,不难平定。而南明政权腐败无能,君昏臣暗,武将骄横拔扈,文官党员伐异,内耗不断,腐败无能,只要清军的大军一到必然势如破竹,扫平江南之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