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龙啸大明> 第八百一十五章 收复南京的后续战斗(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一十五章 收复南京的后续战斗(二)(1 / 2)

这样安排的作战计划,其实也是对目前兵力的一次重新布置。

现在浙江湖北地区一共有五个军,各军的实力的排次是以第一军最强,第二军次之, 第三军再次,第六、七军最差,而商毅打算,在未来的兵力分布是,以实力最强的第一军守北线的江淮地区,实力其次的第二军守南线,也就是保卫南京和杭州的南北两方。以第三、六、七军守卫西线的两湖地区。这样兵力强弱搭配,保证未来的每一个战区都有足够的兵力。

都分配完毕之后,各部队也纷纷出发,而就在这时,商毅也收到消息,在湖北战区被俘虏的商家军的官兵中,有一批人投降了清廷,其中两名比较引人注意的是二十二旅的旅长李本深,被清军授于三等梅勒章京,十四团的团长赵岳,被清廷封为三等阿达哈哈番。而其他四十余人,也都各有封赏。虽然都是爵位,并没有实质性的官职,但也都算是不错了。

从时间上看,这些人大约都是在湖北战区最艰难的时候,最艰苦的战斗中被俘,在那个时候,也正是清军气势最盛,表面上形势一片大好的时侯,因此一些人对商家军的前途失去信心,而产生动摇投敌也不足为奇。事实上在另一时空里的这个时代,许多人都是在明、大顺、清三方之间摇摆不定,反复无常,事三朝四朝屡见不鲜,直到清廷稳定了局面之后,南明各政权逐渐灭亡之后,这种情况才逐渐减少。

商毅虽然没有指望到自己手下的毎一名将士在被俘之后,都能够宁死不倔,毕竟不是每个人在死亡面见都能够保持坚定的立场,但得知到这些人投降清廷之后,心里总还是有一些不愉快。

不过从总体来说,商毅和清军打得虽然很凶,但互相之间投降的将领并不多,清军这边主动向商毅投降的,只有早期的李成栋,和在南京之战前投降的郝效忠等人,而商毅对这些人还是比较宽容,只要是以前没有做恶太多,同意军队接受整编,基本都能够接纳,并且还会给予一定的官职,一来他们是以明将的身份降清,和商毅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二来商毅也希望借此分化清军内部,毕竟投降一个清将,可以使自己减少许多麻烦。

而从商家军投降清军的更少,就是像李本深、赵岳这样,也都是在被俘之后才投降,而主动向清军投降的将领,几乎没有。因此李本深和赵岳的投降,并不表示商家军的思想工作做得并不到位。

另外商毅到并不担心他们投降以后,会向清军泄漏自己的机密。因为现在自己这边,除了极少数高尖技术之外,其他并没有太多的机密可言,而如行政方式、经济手段,几乎是完全公开的。至于在战术方面,商毅也并没有太在意,就算清军想要照着学又能怎样,你可以照着商家军的方式组军,训练,但打起仗来能不能运用得好,那是两回事。

在另一时空里。虽然委员长自称将太祖的战术研究透了,但结果还是屡战屡败。就好像是《孙子兵法》人人都看得懂,但能通过学习《孙子兵法》而成为孙武那样的兵圣,又有几个人呢?

现在商毅考虑的是两个问题:一是随着以后自己实力扩大,从清廷投降过来的汉臣也会越来越多,而自己也应该尽可能多的吸引这些人投降,不仅可以直拉削弱清廷的力量,同时还可以激化清廷内部的满汉矛盾,对自已的事业发展当然好处。

但怎样处理投降过来的这些人,现在也要开始认真考虑了,接纳什么样的人投降,不接纳什么样的人投降,满人投降是否也接纳,以前犯过大错误的人该怎么办,而投降人员的功劳丈怎么确定,功过怎样抵消,投降的人应该授予什么样的官职,即能够保证对他们有吸引力,又不至于引起自已内部旧臣的不满情绪等等,这些问题都不能随意决定,应该制定出一个详细的标准来。

而另一个问题就是以前投降清军的原商家军人员,如果想再回归商家军来,又应该怎么对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