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龙啸大明> 第九百六十五章 丁亥之变(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六十五章 丁亥之变(三)(1 / 2)

无论是在清廷入关前,还是入关后,由多尔衮亲手杀死的,和他下令杀死的汉族人都不在少数。但多尔衮却十分明白,把汉人全部杀光这种论调,根本就不可能,这到不是说多尔衮心慈手软,或者是打算建设一个真的满汉一家的国家。

因为多尔衮十分清楚,仅仅只靠满族人,别说是整个中国,就是关外的那一块土地,都统治不了,到现在这个时候,满族的人口一共才二百多万,一个北京地就足够装下满族人口的一半了,就算是把汉八旗的人口加进来,也不超过三百万,就这么一点人口,连一个省都不够,还谈什么统治整个中国。

因此汉人不是不能杀,但不能一味乱杀,在入关之前,屠城杀人,是为了宣扬清军的军威,在明军中植入对清军的恐惧感,也可以消弱明朝的力量;而在入关以后,杀人则是为了立威,以恐怖手段来控制汉人,打消他们的抵抗意志,全面服从清廷的统治。杀人都是有原因,有目地的,并不是心血来潮,纯为了杀人而杀人。

而且假如说是真的要把汉人全都杀,只会把所有的汉人全都推到清廷的对立面去,汉人的人数,何止是满族后百倍,虽然在多尔衮眼里,汉人都是软弱、胆小、无能之辈,但如果是在左右都是死的情况下,多尔衮也相信,汉人一定会起来拼死反抗的。

当然如果是在以前,多尔衮或许也不会太在意,有多少人反抗,就杀多少人,最多也就是麻烦一点。但现在有南京朝廷存在,己经成为不少北方汉人的希望所在,多尔衮显然不能把所有的汉人全部都推到南京朝廷的那一边去。那样的话,清廷就是自取灭亡了。

因此在南征失利之后,多尔衮在施政上,在不影响原则的前提下,明显对汉人怀柔了许多,不仅打出了满汉一家的旗帜,而且对一部份向清廷效忠的汉族官员也多加笼络,甚致在条件并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举行清廷的开科取士,以收垄北方汉人的人心,并在平时也极力劝告满州贵族,对汉人的态度要好一些,目地就是为了缓和满汉之间的对立情绪,以加强汉人对清廷的归属感。

这近两年的时间里,多尔衮这些工作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满汉对立情绪缓和了不少,一些汉官的积极性也明显加强了许多,清廷的经济情况能够明显好转,朝廷的财政收入能够得到提高,汉官在里面所发挥的作用至少占了五成以上,而另外五成中,有三成都是关外汉官的作用,实际上八成的工作,都是由汉族的官员来完成的。

当然多尔衮的这些做法,也得到了一部份思想开明的满族贵族的支持,但他也知道,在满人当中,有一少部份极端的满族主义者对这些做法十分不满,但有自己在上面压制着,就算是心有不满,也不敢表露出来。同时也有一批满族贵族喜欢故意找一些汉族官员的碴口,对他们进行辱骂,甚致是抠打,以显示对汉官的蔑视与不屑,但他们所针对的,只是中下层汉官,对高级汉官,还没有人敢当众驱打。

因此也可以说,虽然在小节上还有些不尽如人意,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民族矛盾也确实缓和了许多。只是多尔衮没有想到的是,这些都只是表面现像,只要清廷一天没有真正的统一中国,满汉之间的矛盾就一天不能真的消除,仅仅只是被掩盖了起来而己。

而这一次的暴动,就是一次满汉之间的矛盾大爆发,而代善的意外死亡,使满汉之间的矛盾并未随暴动被平息之后而缓和,相反还进一步激化,一直沿续到了现在,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多尔衮忽略了满汉矛盾的激化,也不是没有原因,因为这段时间以来,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调查代善的死亡原因上。代善并不是真的被暴民打死,而是被手榴弹炸死,这种手榴弹多尔衮见过,是从中华军那里缴获过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