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重生三国之我是魏荣> 第七十二章 平先零魏荣班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二章 平先零魏荣班师(2 / 2)

杜祺收到圣旨后,心里大为感动,从汉中长史到青海刺史,这可是越了好几级。而且青海州刚刚平定,刺史一职尤为重要。魏荣能把这个职位交给他,说明了对他的信任。

十二月初一,魏荣刚穿过高山回到阴平郡,安南八百里加急,言及安南刺史姚伷病重。魏荣大惊,急忙加快步伐,赶往成都。

初三,队伍赶到汶山郡时,安南加急文书再次到来,言及姚伷病重,吴国林邑郡正值内乱,吴军交州刺史吕岱发兵镇压,叛军逃入泰郡,影响当地治安。

魏荣不悦,当即做出批示,令中南大都督袁綝派军入泰,以防不测。

初五,魏荣刚刚回到成都,安南最后一封加急文书也刚好赶到,言及姚伷病逝,按照其生前遗令,就地埋葬。魏荣伤感不已,姚伷临危受命,镇守安南几年,任劳任怨,不曾谈及功劳。在姚伷的治理下,安南未曾有过大的变乱。

初九日,魏荣召集百官,下令追赠姚伷太傅,荫其子姚华为宣义郎并袭爵。同时下令加封朵花、铁狐二人分别为修仪、修容,都是九嫔。

姚伷病逝,安南刺史的职位不能空缺,魏荣遂下令百官毛遂自荐。刺史一职可是要职,自然有很多人眼红,一时各种书信上奏。

十一日夜,魏荣正拿着那些毛遂自荐的书信赏析,看到一名唤李援的人写的时,心底为之一振,此人写到对待安南各族时,采取恩威并施,为我所用的策略。华夏征服安南也有三年了,安南各族也驯服了许多,汉语在安南各地学校都有学习,这个时候吸收安南各族为我所用,正是时候。李援在书信中写到,普及教育,培养农作物,增加粮食产量。同时严惩那些作奸犯科之徒,绝不姑息。安南人口众多,而山地也多,种地技术有限,只能由农部派遣专员过去培训农民开辟农田。其他闲杂人,可以招募入伍,补充兵力。华夏连年征伐各国,特务军又遍及各地,耗费的兵力甚多。如果吸收了安南各族闲杂人,可以立即补充十几万人马,根据魏荣的军制,这就是一个集团军的存在。有了这十几万人,在与吴魏两国周旋时,就有了主动的能力。魏荣想起上次曹爽统兵二十多万,联合匈奴、陇西军、平西军,兵力超过五十万,光兵力上,就压得魏荣毫无战意,直接退兵。

魏荣看罢,心底大为欢喜,李援之言,很符合他的胃口。魏荣当即下令,命李援连夜入宫议事。

李援乃李恢族人,李球族兄,时年二十八岁。魏荣在成都设立太学时,李援经过考核,成功进入太学。太学所教授的,遍及各科,天文、地理、历史、军事、修身、农业、商业、工业皆有博士、主讲。又有活字印刷术大批印刷书籍,蜀地一时成为三国教育最繁盛的地方。

李援入宫,已是深夜,尽管寒风刺骨,但也阻挡不了他面圣的心,这可是被天子关注的机会啊。

闻天宫,魏荣办理公文的殿宇,李援经两名宦官带领,来到此处。李援站在宫外,等宦官禀报魏荣。没多久,一名宦官轻声走了出来,示意李援入内。

李援快步走进闻天宫,正好看到魏荣在看公文,遂伏地拜道:“太学士李援,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说话吧,赐座。”魏荣放下公文,缓缓说道。魏荣看向李援,只见其身高五尺两寸,容貌清秀,颇有君子之风。

一随侍的宦官连忙搬来一个小凳子,放到李援身前。

李援拜谢而坐,随后拱手拜道:“不知陛下深夜召见,有何吩咐。”

魏荣在案头拿起李援的书信,正言道:“卿以为,管理安南最重要的是什么。”

“回陛下,学生以为,当是稳定。”李援不假思索地回道。

“朕要在安南征调二十万兵力,如果让卿担任安南刺史一职,需要多久?”魏荣接着问道。

“只需月余!”李援自信地回道。

魏荣一惊,二十万还是他故意夸大,李援居然敢说此豪言,遂问道:“二十万可不是两万,安南各族懒惰成性,卿如何能在一月之内招募完毕,欺君之罪,你可知?”

李援微微一笑,起身拜道:“安南各族贪财好命,学生若担任刺史一职,许以重利,安南三郡之地,必定趋之若鹜。下发告示十日,招募兵力十日,集合兵力十日,一月时间正好。”

魏荣微微点头,这李援很是自信啊,有信心才能办好事。魏荣继续问道:“华夏除了镇守地方的兵力外,只有二十余万可以调遣。朕在安南征调二十万,青海征调数万,总计五十万。如若吴魏同时侵犯,爱卿以为,当如何退敌?”

李援低头思索了一番,拱手拜道:“学生以为,华吴皆在南方,双方若要征伐,必在永安集合重兵。陛下可遣一大将,固守永安,吴军不得西进。魏军若要南下,只有沿秦岭各道,而我军有汉中、阴平天险可守,魏军粮草运转困难,久守之下,士气必然疲惫。然后再从青海出兵,突袭凉州,袭扰魏军背后,战事可歇。”

“朕若要吞并二国呢?”魏荣不假思索地问道。

“如果仅有益州一地,陛下却要吞并二国,一统天下,恐被天下人耻笑。如今华夏已有三州之地,只等中原或江东有变,陛下便可挥师东进,仿效汉高祖刘邦,先入关中,占据中原,然后或北或南,皆在陛下旨意。”李援伏地大拜道。

“爱卿以为,吴魏何时将会有变?”魏荣走上前,问道。

“学生以为,魏国大司马曹爽骄傲狂妄,必会行那王莽之事。纵观魏国上下,无一人可以抵挡其势。曹爽谋朝篡位之时,便是魏国大乱之日。东吴新亡储君,诸皇子必然会为了帝位大打出手。孙权不立储君,久则生变。依臣之见,二国变动,只在五年之内。”李援严肃地回道。

“好!爱卿一席话,把三国形势分析得很是通彻,朕很是欢喜。安南可助华夏鲸吞天下,希望爱卿不要辜负朕。”经过一番对答,魏荣对安南刺史一职,已经有了人选。

“食君之禄,谋君之事,此乃学生份内之事。”李援拱手拜道。

魏荣起身,拉起李援,高兴地说道:“朕即刻封你为安南太守,行刺史之职。你初出茅庐,若封你为刺史,难免招人闲话。等到哪天朕要那二十万人了,你按时完成,再提拔你为刺史。”

“臣李援,拜谢陛下!”李援大喜,伏地大拜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