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大明素心阁> 第36章 寻找唐小公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章 寻找唐小公子(1 / 1)

覃元秋跟着那个叫青菱的丫鬟一路走着,不着一会,眼前的景象渐渐熟悉起来。那是通往发现惜儿的荒院的路,以唐湘泠的身份,这里未免太过荒僻。青菱似乎看出了元秋的心思,回头向她点了点头,笑道:“我们小小姐喜欢安静,觉得府中几房靠得太紧,每天家长里短,不免有些喧闹。及笄后,便向安国公要了这院子,带了几个贴身侍奉的人搬了来。”元秋并没有搭话,只抿嘴一笑,心中想道:这唐湘泠哪里是喜静的主,不必说她在贵女之间可是独领风骚的人物,哪次府邸间的宴席、活动,她不是风头无二的,连从不喜欢出席的自己,都略闻一二。就是她衣衫用的绫罗绸缎,均是些娇艳的颜色。身上带的钗环,都是些华丽的款式。种种迹象都说明,唐湘泠绝不是青菱口中说的那样。

唐湘泠及笄不过三两年,倒搬到这安国公府极偏僻一隅,深居简出起来了。这让元秋想到一人,八王爷的母妃。张太妃就是这样深居简出的主,先王在世之时,便常常到山中吃斋祈福,先王薨后,索性自请出宫,到积云寺修行。如此看来,安国公想将唐湘泠嫁给八王爷之事,多半是真的。

沿着那小路一直向前去,过了荒院的大门,又经过了另一个院门,青菱方停下脚步,行礼示意:“覃主事,我们到了,请吧!”原来唐湘泠的院子只与那荒院隔了一个院,三座院落是联排坐落在此处的。元秋随青菱进到院中,环视四周,不由惊叹。这院子虽地处偏僻,但里面的装饰及其华丽。园中栽的是奇花异草,或结出不同形态的果子,或鲜艳欲滴,都浓的淡的发出各种奇异的香气。叫得上名的,叫不上名的,满满当当,错落有致,摆在园中,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光。院中回廊,曲折回环,雕梁画栋,色彩丰富明艳。这华丽至极的院子,哪怕是宫中,都没有几个。元秋心中嗤笑:唐湘泠这“深居”,藏得的确深。

元秋跟着青菱在回廊上走这,不到一半便停下了脚步。青菱也跟着停下,回头看去,却发现元秋此时已坐在回廊边的矮栏上,一只手抚着胸口,正大口大口喘气,头垂得很低,看不清面容。青菱吓了一跳,忙上前问道:“覃主事这是怎么了?”元秋似乎依然喘息着,细若游丝的声音答道:“府上实在太大,今日天气热,一路走来,兴许是受了些暑气。头晕目眩的,十分难受。”青菱闻言,慌张了起来,小时候,自己在村里,便见过中暑死的人,那人死前就像覃元秋现在这个样子,没过一会,人就没了。这覃主事大小也算个官,还是刑部尚书的掌上明珠,若是死在了府上,还是自己面前,纵使她身上有一百张嘴,恐怕也开脱不了。

此时,青菱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跑”!只要没有人看见此时她和覃元秋在一起,她才有保命的机会。她先张惶地向四周看去,此时正是午正,院中下人们怕暑热,何况都知道唐湘泠正在客堂,一个个不知到哪里消暑取乐了。青菱心中正犯难,却见远处横廊上,两个小丫鬟正端着盘子往这边走来。再看覃元秋,已经伏在那栏杆上,没有声息,除了看见她呼吸时,肩膀微微起伏,便再也没有其他动静。青菱忙说:“覃主事先在此处休息,婢子这就去请府上的大夫。”说这句话时,青菱是故意提高了声音,好让那不远处的两个小丫头作证,此时,覃元秋还活着,自己不过是替她请大夫。至于她能不能熬到大夫来,就要看命了。于是,话音刚落,青菱便头也不回地跑了。

哪知道那两个小丫鬟也是个胆小怕事的主,明明看到不远处的一幕,两人互换了个眼神,都心照不宣地匆匆离开。偌大的庭院中,只剩下元秋一人蜷缩在那回廊上。

四下安静了好一会,元秋缓缓站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对着青菱离开的方向,无奈地笑了笑。“也不知道这安国公府是怎么一回事,个个都为求自保到了如此冷漠的地步。不过也好,省得我费劲支开她们。”她心中想着,已经开始在这院中踱步去了。

此时,正是午正,私塾的学童都要回家用午膳。嫡孙虽年纪还小,但绝没有和长姐住同一屋的道理,多半是在这院中的某一偏房内。元秋便随意向一处偏房走去,趁现下院子中没人活动,哪怕是一间间地去找,也总要找到。

依照这样的想法,元秋便顺着连廊,一间间地在门外查看。可她不但没有找到,连一个孩子的生活痕迹,这里也不曾有的。她不由地思忖道:“难道我判断错了,安国公嫡孙根本就不再此处?”也不知道是因为懊恼,还是这一番查看使她筋疲力尽。她低垂着头,坐在那连廊边上。过了好一会,才站起身来,准备回到客堂去,与周慎汇合后才作下一步打算。

刚跨出唐湘泠的院子,元秋便见了一路家丁,匆忙而过,手中还拿着武器。元秋眉头一皱,心中料定,这安国公府要出事了。没有一丝迟疑,便跟了过去,准备一探究竟。这一跟,竟一路跟到了客堂。

唐湘泠正坐在主位上,愁容满面,见元秋进屋,也顾不上她根本没有更衣,那双眸中仿佛把元秋当作是一个希望。她从座位上踉踉跄跄地站起,几乎是扑倒在元秋的面前。元秋吓了一跳,微微向后退了半步:“唐姐姐这是在做什么?来人,还不快扶起来。”下人得令,才反应过来,正争相向前,向唐湘泠伸出手去。可谁都没来得及,唐湘泠便抬起头来,脸上写满了担忧和哀愁:“请覃主事救救子郎!”元秋才发现,主位下还跪着一个小厮。元秋看得眼熟,转念便认得,那就是上次在私塾前看到的小书童。唐湘泠口中的子郎,大概就是安国公嫡孙。

元秋示意周围的下人将唐湘泠扶起,安抚道:“唐姐姐不要着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你先跟我说清。”

“子郎是我的弟弟,方三岁有余,却早慧,从小便过目成诵,会写字便会作诗。父亲便托了关系,将他送到私塾去读书。可今日,明明已经到了散学的时辰,却迟迟不见他回。我原想着,可能是小孩子路上贪玩,花了些时间。就在妹妹刚刚离开的时候,书童急匆匆地跑了来,说子郎在路上,被人掳走,下落不明……”说着,唐湘泠拈起绣帕,在眼角拭了拭。这动作依旧端庄自持,又因脸上那化不开的愁云,更是让人我见犹怜。

“你可看清掳走小公子的是何人?或者身上有什么特征。”元秋向那伏在地上的书童问道。

闻言,那书童紧忙回答:“那人全身被黑色斗篷包裹着,连头脸都遮得严严实实的,小的实在没有看清是什么人。只知道他是纵马来的,在人群中横冲直撞,径直向我和小公子跑来。我还没来得及反应,那人便一弯腰,一伸手,将小公子捞上了马,头也不回地逃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